商品說明
烏魚又稱鯔魚,每年入冬前後隨著黑潮支流與中國沿岸流交會,由北至南迴游經台灣海峽,此時的烏魚子最為飽滿結實。

嚴選優質台灣海捕烏魚卵製成,延續傳統老師傅手法,挑選新鮮魚子,遵循古法日曬方式,堅持每一片烏魚子都是完全純手工製作、包裝。
低鈉鹽進行鹽漬,降低鈉含量。含有豐富的營養維生素A、B群、E、銅、鋅等營養素,及豐富的蛋白質與脂質。本公司銷售之烏魚子,品質經嚴格控制,完全不含人工色素及防腐劑,可絕對放心食用。
烏魚子的加工過程為:
成熟母魚→剖取卵巢→水洗→擠血→鹽漬→脫鹽→整形→乾燥→成品。
成熟母魚→剖取卵巢
老師傅熟練的一手握住雌烏的胸鰭,另一手拿著尖端有焊接圓球的特製小刀,小心翼翼的切開魚腹,避免割破卵,並輕挑魚肚橫切至肛門。表面看起來很簡單,但千萬不要小看這步驟,如果不小心割破卵,這種破損的卵,就很可能無法做成烏魚子!!
接著老師傅劃開烏魚肚子後,拉開腹肉,用雙手小心的將珍貴的烏魚卵取出。

水洗→擠血
以清水或3%稀食鹽水清洗卵巢表面,將烏魚卵表面洗乾淨。用湯匙或硬幣小心地刮掉烏魚卵上的血絲,儘量清除乾淨,是新鮮的烏魚卵採收之後必做的程序,如此可使成品口感較清爽,顏色也比較澄黃、漂亮。
鹽漬
將金黃的烏魚卵放入雪白鹽堆中蘸滾,均勻塗抹上細鹽,不僅增加它的鹹味,以封住烏魚子的美味,且可達防腐作用。老師傅依據20年經驗累積,準確拿捏鹽的用量及鹽漬的時間,這兩項非常重要,若鹽漬時間及用量不足,無法保持烏魚子的鮮度,且卵巢不會收縮,成品色澤也欠佳;若醃漬時間太長或用量太多烏魚子會太鹹且變硬,口感不佳。
均勻塗抹上細鹽後平舖在木板上,其上加一層平板,如此重疊數層。同層的烏魚子大小一致,以免壓力不均而壓破卵巢,鹽漬時間約4-5小時。

脫鹽→整形
鹽漬後的卵巢浸於清水中,洗去殘鹽,並以手輕揉卵巢膜使之與卵粒分離。脫鹽約需數小時,但避免太久而導致烏魚子表面生水泡,太短則製品鹹度太高。

脫鹽→整形
將一片片烏魚子平舖於清潔、乾燥木板上,板上平舖白紗布,將烏魚子夾置板中,一層層疊起,重疊3-5層,最上層再放上鐵塊,藉壓力使烏魚子呈現平整之外觀,靜置約十二小時,就成為烏魚子的雛型。

乾燥–日光浴→成品
加壓後的烏魚子,用軟濕布拭去表層污物,再舖於舖有乾淨紗布之木板上,進行日曬乾燥,將烏魚子放在木板上,於通風處陰乾或日曬,一兩個鐘頭翻一次面,以確保每片烏魚子的兩面,都得以維持雙面均勻乾燥度。
日光浴後烏魚子,收回到室內靜置、風乾,鐵塊壓實。就這樣重複壓實、日光浴、淨置風乾及冷凍數次。直到熟成止,約莫15-21天左右。

高通透度,優質烏魚子
從顏色,透光看漂亮的橘紅色。
熟成度剛好的烏魚子,在燈光下,會呈現飽滿的橘紅色。顏色太深,表示烏魚子過熟;顏色太淺,代表還沒熟,在口感上都會大大扣分。
除了兩條主要的微血管 ,無雜質黑斑
烏魚子在壓縮乾燥前,必須先將烏魚子表面的血絲輕輕刮除乾淨,吃起來才不會有腥土味。

烏魚子料理
先用58度高粱酒浸泡約5-10分鐘,再將烏魚子的外膜去除。(外膜可以食用,不去除者此步驟省略)
將去除外膜的烏魚子再度浸泡高粱酒約5分鐘,放置2分鐘,使酒味漸入其中。
料理方式3選1
酒烤:使用烤網或夾子夾著烏魚子,點燃浸泡剩餘的58度高粱酒,將烏魚子表面烤到呈現微焦,並起細泡,即可離火,待涼後再切片。(原則上每面各烤20-30秒左右)
烤箱:將烏魚子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中,用攝氏200度烘烤3-5分鐘至表面稍微起泡或呈現金黃色即可取出,待涼後再切片。
電鍋:
1、將烏魚子直接放在電鍋的底部,蓋上電鍋蓋,按下開關。(鍋底不可加水)
2、開關跳起來後要立即打開鍋蓋,將烏魚子翻面,等電鍋冷卻後(約1-2分鐘)再度蓋上鍋蓋按下開關。
3、第二次跳起來後需立即將烏魚子拿出來,待微涼後再切片
